无线水下机器人(无线水下机器人图片)
原创目录:
博雅工道水下机器人有哪些产品可以应用于教育科研?
博雅工道研发的无限控制的混合动力机器人,外形采用仿生鱼尾与无螺旋桨混合驱动技术,最大限度地融合了仿生技术与传统技术的优势,实现长航时与高航速的特点,可自主针对目标水域进行三维动态监测,并通过4G无线网络自动将信息传至数据中心。
ROBOLAB-EDU是一款面向高校、全面开源的水下仿生机器人教学平台,是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自主视觉组的官方指定开发台。其应用场景包含竞技比赛、科技研究、高校教学等。
博雅工道高端海工装备 北京大学 作为行业领先者,博雅工道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设备,应用于运维、测绘、能源勘探等领域,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。 神踪科技无创脑机诊疗 浙江大学 神踪科技凭借创新的脑电监测和治疗技术,已获得多项大奖,预计2023年营收可观,寻求融资合作。
ROBO-SHARK无缆仿生水下机器人 ROBO-SHARK采用鲨鱼为原型,以三关节仿生尾鳍取代传统螺旋桨推进器,推进效率高达80%,此外最高航速可达8~10节,远优于其它仿生类潜航器潜水器约2节的平均速度。其高航速、大载荷、低噪音的功能可应用于海洋生物信息采集、港口航道声光磁探测等科研、勘探场景。
是的。博雅工道是一家水下机器人研发商,集消费级与企业级水下机器人的研发、生产及销售为一体。其主要产品有可在水中进行拍摄的智能机器鱼BIKI及四旋舵无人机等产品,并可应用于水运交通、海洋环保、娱乐等领域。
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?
1、中国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,始于1973年,当时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蒋新松等人开始机器人研究。 在1985年,中国成功研制出首台水下机器人“海人1号”,并在1986年实现深潜成功。 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,中国的智能机器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,其中海洋机器人在90年代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
2、在几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鼎力支持下,蒋新松获得中科院100余万元拨款,开始“海人1号”100米水下机器人的研制。1985年12月,蒋新松任总设计师的中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样机首航成功,1986年深潜成功。随后,蒋新松又将引进的中型无人遥控水下机器人技术转化为产品。
3、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,从70年代初期开始,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萌芽期。当时,全球科技正迎来一个黄金时期,人类成功登上月球,对金星和火星进行了软着陆。我国也在这一时期发射了人造卫星。
4、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:人类登上了月球,实现了金星、火星的软着陆。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。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,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,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。在这种背景下,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。
浙江大学研究团队推出水下模块机器人ROBO-ONE,实现按需组装、多种变形...
浙江大学的研究团队对此发起攻关,设计了一种简便可重复的水下立方体模块ROBO-ONE,通过简单组装和重新配置构建多种形态的水下机器人,用于执行水下导航等任务。这一创新成果,使得水下机器人无需陆地组装和连接、下水前配平操作,它们可在水下直接开始运作。